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你的位置:健康瞭望台 > 健康观察 >


趋势分析 针法深耕——“围刺”

发布日期:2024-12-16 18:44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
唐·钱珝在《江行无题》诗中说“土旷深耕少,江平远釣多。”,于针灸针法而言,确实少人深耕。这里,我们深耕一下“围刺”。

    针灸是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各种物理刺激,达到调整经络气血,激发人体产生各种内源性反应的作用,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不难看出,针灸靶点是集中在一个点上,而不是一个面上。所以一般穴位英文翻译是point;或acupuncture point;或acupoint。

    但“围刺”不一样,它是对区域范围内的刺激,不是专职搞针灸的人恐怕对这种针刺方法了解的不多。它的使用对某些皮肤病变,或一些皮下组织病变有较好的疗效。而它的理论指导渊源来自于经络系统中的“十二皮部”,而十二皮部的理论及其应用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,所以用的人不多,即使有人使用,大多也只是学得一二,照葫芦画瓢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

    下面我以治疗带状疱疹为例,讲一讲围刺,讲一讲其“所以然”。

365站群VIP

图片

学生胡慧芹的跟师笔记。 估计毕业时她们都是画家了

    带状疱疹,在中医上称为“蛇串疮”,也是我们常说的“缠腰龙”。这个病首次出现在《诸病源候论·疮病诸候》中,曰:“甑带疮者,绕腰生。此亦风湿搏血气所生,状如甑带,因以为名。”。清·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“缠 腰火丹......其间小疮,用线针穿破。”

图片

我的台湾学生陈钰函跟师笔记

    带状疱疹从现代医学角度讲,是由病毒感染引起,病毒从神经根移向皮肤发病;而外周神经在皮肤表面是区域分布而发挥作用的,这也就是为什么带状疱疹发病是一片一片的,有时“串着走”。而这种区域性分布或者说投影,与中医经络学说的“十二皮部”极相似,甚或有的时候是重叠的,这对我们理解十二皮部,进而理解古老经络理论可能会有些启发。就带状疱疹临床表现看,有时是按神经区域投影走形,但有时是按古典经络的皮部走形,其中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图片

学生翁越妍的跟师笔记。

    带状疱疹,或说蛇串疮,或说蛇丹,在中医认为,其病因病机为风湿与气血相博产生,肝经火毒蕴积,或夹风邪上窜头面,或夹湿邪下注,火毒炽盛者发于躯干,所以带状疱疹可以出现在头面、胸、腰、下肢等许多部位。

    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多以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,加上促神经细胞代谢药如腺苷钴胺、复合维生素B以及解痉药卡马西平等为主要治疗手段。此外,也有用干扰素的,主要还是以抗病毒为目的。

    而中医治疗多以肝胆湿热或风热瘀毒辨证施治。

    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,常常会留有神经痛症的后遗症,而针灸对神经痛症有极大的优势。而我认为使用围刺是效果当是最好的,这也是我在数十年讲针灸时,于统编教材常规治疗之外,重点讲述和推介的。

    围刺,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的方式,多用于皮下可触及的症瘕积聚,如皮下肿块,腱鞘囊肿,脂肪瘤等。或用于局灶性皮肤病变。

    有人认为围刺法源于《灵枢经》,在《灵枢·官针》中提到:“扬刺者,正内一,旁内四,而浮之......”,感觉围刺起源扬刺,这种说法不免牵强,扬刺类似于合刺,针向相反,是对一穴为靶点的刺激。不过“正内一”,对于我改进围刺确有启发之处。还有说围针缘于豹纹刺,同样是文出《灵枢·官针》:“豹文刺者,左右、前后针之,中脉为故,以取经络之血者......”,豹纹刺貌似围刺但神不似,豹纹刺是刺络放血的方法,后人还有演绎成刺络拔罐的,是络刺的一种。而围刺理论依据是皮部。

    数十年的围刺使用,对围刺手法有些自己的心得,做个总结,希望会对使用者有些帮助。我认为“围刺”不是“围殴”,要围而不乱,围而不漏,围而不固,围而不散击其一点,邪祛围散截不留贼。

1、“围而不乱”,就是说我们取穴进针方向、深浅、间距不能杂而无序,参差如蓬蒿,针乱则气乱,常欲使病反甚。

图片

学生王璇的跟师笔记

2、“围而不漏”:围针的间距没必要过密,但也不宜过疏,一般位于躯干部位大的病灶以1.5寸为间隔,位于四肢病灶以0.5-1寸为间隔,这主要是经络特性和皮部分布特点决定的,如研究表明经络在体表反应区域一般在左右3cm范围。

3、“围而不固”:是讲在以上基础上,把握进针方向,围刺进针不是皮部垂直进针的直刺,围刺进针宜向心“平刺”,如肿块的治疗针应从底部平刺进针。围的目的不是隔离,简单的隔离会直刺引邪内入使邪聚益固。

图片

学生居李佳易

4、围而不散击其一点,就是围刺之后对病灶中心部位针刺,用泻法,针灸大法里讲“实则补之,虚则泻之,陷下则灸之,瘀陈则除之。”,同时病灶中心的进针与周围的围刺容易形成电生理效应。这一点我是受“扬刺”的启发,在原来围刺的基础上加上的。

5、邪祛围散,“截”不留贼: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,在皮肤破损期使用围刺,但于后遗症期,我总结出了另一种针刺方法,对于解决疼痛后遗症似有价值。我称其“截法”,此法用于神经痛症后遗症病史达两年以上的也有一定疗效。简单的描述就是病灶首尾进针,和中点进针,我取名叫“端截”和“腰截”,“截法”还可不以病灶为靶点取,而以六经皮部分布方向取针刺截点,这个问题我将另篇讲解。复习一下,十二经皮部,因手足同名又称六经皮部。我的一个台湾学生说“老师,您这个取穴方法可以叫乾坤镇三山。”,而且在他自己的跟师笔记里还画了一个图。另一个台湾学生说叫“蛇针”好,三针切中要害,打蛇打在七寸上。其实,叫什么无所谓,关键是能够理会核心要旨。

图片

这是台湾学生陈立的跟师笔记

     带状疱疹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,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,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10%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,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,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,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。还有研究认为,后遗神经痛症与发病年龄有关,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,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%,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%,约有10%~25%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一年。

    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研究并不太清晰,有专家认为可能是病毒复制损坏了神经,引起神经元功能紊乱、异位放电、外周及中枢敏化,从而导致疼痛。这种疼痛可呈间断性或持续性,而且性质也是多种多样的,可为烧灼样、电击样、刀割样、针刺样或撕裂样。目前临床在控制疼痛和缩短病程方面缺乏短期解决方案。因此带状疱疹后遗痛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增加患者焦虑、抑郁的可能。我们可以发挥针灸优势,但在针治带状疱疹的同时,应兼顾抗抑郁、抗焦虑的干预,疗效会更好!

【作者简介】

陈枫  主任医师  教授  博士生导师

中国中医科学院望针灸科主任

中国中医科学院望神经内科主任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学系副主任

站群论坛

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

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

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

德技双馨“人民好医生”

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

中国影响力医生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热点资讯

    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