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斑狼疮属自身免疫性疾病。中医无此病名,但却近乎于“红蝴蝶斑”、“温毒发斑”之类。本病好发于 20~40 岁的女性,常有光敏感,临床表现复杂,病程缠绵,乃疑难之症。红斑狼疮一般分为盘状和系统性两型。根治并非易事。
方剂仅供参考学习,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。
1.参鸡黄芪膏
【组成】潞党参120克,鸡血藤120克,生黄芪120克,熟枣仁90克,鱼鳔胶120克,槟榔60克,厚朴60克,茅术30克,糯米草120克,炒五灵脂60克,细生地120克,桑椹120克,女贞子90克,旱莲草90克,覆盆子120克,淫羊藿120克,紫草120克,苦乔头60克,半枝莲60克,无花果120克,蜈蚣20条,乌梢蛇90克,威灵仙30克,枸杞子60克。
【制法】膏滋。上药加水煎煮四次,滤汁去渣,合并滤液,加热浓缩成清膏,再加鸡内金、山梳、地鳖虫、炒蒲黄、琥珀末各24克,共研极细末,合蜂糖1000克,投入清膏中,缓缓搅匀收膏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日早、中、晓各服一大汤账,风寒感冒时停服。
【功能】补益肝肾、凉血解毒、活血化瘀、熄风通格。
【主治】盘状型红斑狼疮恢复期。
【附记】引自王滑川《王渭川临床经验选》。调理善后,巩固疗效。
2.参菟黄芪膏
【姐成】潞党参120克,菟丝子90克,生黄芪120克,桑寄生90克,黑骨脂120克,糯米草150克,炒北五味60克,山萸肉60克,蜈蚣20条,乌梢蛇90克,紫草120克,槟榔24克,厚朴24克,杜仲90克,石大年120克,无花果120克,鸡血藤60克。
【制法】膏滋。上药加水煎煮四次,滤汁去渣,合并滤液,加热浓缩成清膏。再加砂仁、炒蒲黄、琥珀末、鸡内金各24克,共研细末,合蜂糖1000克,一并投入清膏内,搅匀,缓缓收膏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日早、中、晚各服一大汤匙。
【功能】温肾健肿、祛风和胃、凉血活血。
【主治】系统型红斑狼疮恢复期。
【附记】引自王渭川《王渭川临床经验选)。调理善后,巩固疗效。
3.青蒿丸(片)
【组成】青蒿500克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将上药研成极细末,加蜂蜜1000~1500克调匀制成丸剂,每丸重10克,备用。或制成青蒿浸膏片,每片约含生药0.1克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日服4~6丸·.饭后服。片剂:日服30~45片,分2一3次取。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。
【主治】盘状红斑狼疮。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庄国康方。治疗50例,病情缓解者30例,有效者15例,总有效率为90%。其中服用青蒿丸26例,缓解17例,有效8例;服用青蒿片16例,缓解8例,有效6例:服用青其家8例,缓解5例,有效1例。临床证明,长期少量服用中药青蒿制剂可获显著疗效,而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。
4.五矾散
【组成】五倍子2克,白矾0.5克,枯矾0.5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将上药混匀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对有廉烂溃疡者,可直接用药来撤布,使之结成薄层药编。干燥病变上,可用盐水调抹。
【功能】收敛生肌。
【主治】唇部盘状红斑狼疮。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,孙才均方,治疗7例,有6例用药后1~2周内病变消失;1例在治疗3周后病变虽有缩小,但患者仍感觉胀痛。
5.金荞麦片
【组成】金荞麦0.51克,蟾皮0.35克,鱼腥草0.35克,百部0.35克,一见喜0.35克。
【制法】片剂。以上为每片剂量。上药依法加工,压制成片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日16~24片,分3~4次内服.4周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。
【主治】红斑酸疮。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.秦万章方。治疗盘状红斑狼疮6例,病期均在7年以上。结果5例显效。用于毒邪亢盛型效佳。本方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,亦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。
6.雷公藤片
【组成】雷公藤适量。
【制法】片剂。上药依法加工,制成颗粒,压制成片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日服总量为9~12片,分3次服,温开水送下。相当于原生药30克。2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
【主治】各型红斑狼疮。
【加减】一般单独应用,若阴虚明显者,可酌情合并内服六味地黄丸。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。秦万章方。治疗60例系统型红斑狼疮,其中53例取得不同程度效果。总有效率为 88.3%。治疗后免疫测定改善的例数达70%以上。治疗26例盘状红斑狼疮,总有效率为92.3%。其中显效占69.2%。多数病例在服药2周~2月后见效或达到显著疗效。通过临床实践证明,用本品制剂,对类风湿性关节炎,红斑狼疮,白寒氏病,皮肌炎,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,以及与变态反应相关的麻风反应,过敏性皮炎,接触性皮炎,银屑病,过敏性紫癜等均有确切的效果。治疗盘状型,亚急性皮肤型,系统型,深部红斑狼疮以及重叠型红斑狼疮均有经得起重复证明的疗效。但有消化道反应及月经紊乱等副作用。
7.赵氏狼疮散(一)
【组成】生玳瑁6克,干生地30克,金银花炭15克,白茅根30克,丹皮9克,花粉15克,元参15克,黄柏15克,知母9克,石斛12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~15克,每日服2次。温开水冲服。或每日1剂,水煎服。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、凉血护阴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斑狼疮(毒热炽盛型),症见高热持续不迅,面部及其他部位皮肤出现红雍,全身无力,肌肉酸痛,关节疼痛,烦热不联,精神恍惚,口渴思凉饮,舌质红,苔黄白腻,脉数而软。
【加减】若毒热盛者,加大黄、黄连、漏芦;高热不递时,可用羚羊角粉0.5克,或犀角粉0.5克冲服:低热不迅者,可加地骨皮、银柴胡;邪热甚者,加秦艽、乌梢蛇;毒热下注,小便淋滴者,可加海金沙、车前子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赵炳南方。屡用效佳。忌食辛辣之物。
8.赵氏狼疮散(二)
【组成】南沙参15克,北沙参15克,石斛15克,元参15克,丹参6克,玉竹9克,党参9克,生黄芪9克,当归9克,乌梢蛇9克,赤芍药9克,白芍药9克,秦艽9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股9~15克,每日服2次,温开水冲服,或每日1剂,水煎服。
【功能】养阴补血、凉血解毒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斑狼疮(阴血虚亏型)。症见长期低热,手足心热,心烦无力,懒言,面色浮红,自汗,盗汗,关节疼,足跟疼,腰疼,脱发,视力下降,舌质红,镜面舌,脉细数而软。
【加减】脾虚明显时,加白术、茯苓、陈皮:热毒盛者,加漏芦、金银花炭+胸闷气粒者,加石莲子、荷梗;心慌失眠者,加芜蔚子、钩藤、川芎、菊花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赵炳南方。屡用效使。总日光直射皮肤,避免受凉。
9.赵氏狼疮散(三)
【组咸】紫石英30克,石莲子9克,白人参9克,南沙参30克,北沙参30克,生黄芪15克,当归9克,秦艽15克,乌梢蛇9克,川黄连6克,远志9克,丹参15克,合欢花9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~15克,每日服2次,温开水冲服。或每日1剂,水煎服。
【功能】养阴清热、益气安神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班狼疮(毒邪攻心型)。症见心慌,心悸,气短,活动后更加剧,胸闷乾气,烦热,自开,不眠,心神不安,面色巷白,四肢逆冷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【加减】脾虚明显者,加党参、白术;胸闷气郁者,加厚朴、苏梗:阴虚明显者,加玉竹、黄精、冬虫夏草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.赵炳南方。屡用效佳。忌情锗急躁。
10.赵氏狼疮散(四)
【组成】枸杞子9克,女贞子15克,川黄连9克,生黄芪30克,黄柏9克,白芍药15克,党参9克,山萸肉9克,乌梢蛇9克,秦艽9克,丹参9克,南沙参30克,北沙参30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9~15克,每日服2次,温开水冲服。或每日1剂,水煎服。
【功能】激阴补肾、活血解毒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斑貌疮(肾阴号报型)。症见暖腿疼痛,足跟痛,四肢无力,肢端发凉发白,面部发热,甚或口舌生疮,五心烘热,精种萎靡,时有低热,身浮肿,舌体微胖,舌质淡,舌尖红,脉沉细软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【加减】下然湿热明显者,加车前子、草幕、罪麦;腰脊疼痛者,加兔丝子、川续断;关节肿痛者,加徐长卿、刘寄奴、伸筋草、松节、鸡血藤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赵炳南方。屡用效佳。忌食辛肆之物。
11.赵氏狼疮散(五)
【组成】女贞子30克,玉竹9克,黄芪15克,丹参15克,丹皮9克,党参15克,秦艽15克,乌梢蛇9克,漏芦9克,赤芍药15克,白芍药15克,川黄连6克,延胡索9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9~15克,每日服2次,温开水冲取。或每日1剂,水煎服。
【功能】滋阴凉血、活血化瘀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庚狼疮(邪鹅伤野型),症见食纳不佳,两侧胁痛,腹胀,头晕,失眠,痛经,月经不调,闭经,皮肤红班,赛斑,肝脾肿大,舌有疾班。
【加减】血瘀明显者,加鬼箭羽、三棱、莪术、川军;腹胀胁痛明显者,加厚朴、陈皮、香附;气虚毒热未清者,重用黄芪、乌梢蛇、秦艽;血热红斑明显者,加凌霄花、鸡冠花、玫瑰花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长方》.赵炳南方。屡用效佳。忌情绪急躁。赵氏五首秘方。随症选用,多收良效。本病为难治之疾,治非一日,为方便患者服用,特制为散剂内服,虽效缓而药力持久。坚持服用,其效始著。若病急证重,亦可改用汤剂内服,待病情控制而稳定后,仍用散剂,耐心服用,其效不凡。
12.清斑口服液
【组咸】生地黄30克,女贞子9克,黄精12克,川续断9克,玄参30克,黄柏9克,桔梗4.5克,杏仁9克,牡蛎30克,连翘3克,绿豆12克,黑豆12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。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0毫升,每日服2~3次。10天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养阴、清热解毒。
【主治】红斑狼疮。
【加减】阴阳两虚者,加党参9克,知母9克,吴茱萸9克,杜仲12克,枣仁9克,红枣5枚;虚实夹杂者,加桂枝3克,知母9克,丹皮6克,栀子9克,黄芩4.5克,银花9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.秦万章方。治疗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,总有效率为74.6%,其中基本治愈7例,显著疗效25例,好转24例。秦氏发现红班狼疮与肾虚有着密切关系。提出以肾虚为主的分型方法,即肾阴虚型,阴阳两虚型,虚实夹杂型,并应用中医药治愈取得了满意效果。在红斑狼疮紧急阶段,可适当加用皮质类固醇激家,还可并用一般的支持疗法,如输液,各种维生素及用耳针等。
13.二合一口服液
【组成】①生黄芪90克,鸡血藤30克,玄参15克,生地黄30克,板蓝根30克,紫草30克,桑寄生24克,淫羊藿30克,丹参30克,生蒲黄9克,威灵仙24克,蜈蚣2条,全蝎9克,鹰虫9克,乌梢蛇9克,琥珀末9克,甘草30克,鸡内金9克。②半枝莲30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瞿麦根30克,石大年30克,苦荞头15~30克,隔山撬15~24克,无花果30克,蛇头一颗草30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两方可同时煎服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合并滤液,加热浓缩成口服液。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。它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0毫升,每日服2次。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养阴益气、健脾除湿。
【主治】红再狼疮。
【加减】方①如虫类药不全,可选加白花蛇、蕲蛇、僵蚕、地龙等:方②中前5种药可选用2~3种,如后3种缺,亦可从略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王渭川方。治疗31例红斑狼疮患者,有20例显效,4例好转,总有效率为77.4%。本方重用解毒,扶正之品,治疗红斑狼疮邪毒炽盛,阴虚阳亢之证候,取得较好疗效。
14.金芪益母丸
【组成】黄芪15克,益母草15克,金樱子15克,党参12克,茯苓12克,丹参12克,白术9克,桃仁9克,泽兰9克,青皮6克,蒲黄6克,酒大黄6克。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水泛为丸,如梧桐子大,晒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9克,每日服2~3次,温开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健脾益气、调气活血。
【主治】狼疮性肾炎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临床屡用,效果良好,尤其对中、少量蛋白尿,血尿为主者为佳。但需坚持服药3~6个月方可见效。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炎时,饮食应低盐,低脂防,低蛋白,可食用豆奶、赤豆汤、苡仁羹、乌豆粥、鲤鱼汤等,忌食菠菜,以免增加尿蛋白及管型。
15.两地口服液
【组成】生地黄30克,熟地黄30克,山药30克,旱莲草30克,何首乌30克,女贞子30克,白芍药15克,桑寄生15克,秦芃15克,麦门冬15克,薏苡仁15克,金银花15克,生甘草10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合并滤液,加热浓缩成口服液。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30毫升,每日服2次。
【功能】滋补肝肾、养阴清热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斑狼疮(肝肾阴虚型)。症见低热殖绵,两额红赤,皮疹色踏褐,头晕耳鸣,关节,腰膝酸痛,头发焦枯稀少,好月经不调或闭经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程氏医学笔记》。治疗50例,结果痊愈7例,好转39例,无效2例,死亡2例。
16.虎杖口服液
【组成】虎杖30克,野菊花30克,生地黄30克,南天竹30克,十大功劳叶30克,穿心莲30克,苦参15~30克,知母30克,紫草30克,丹皮15克,秦艽15克,生甘草15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建汁去渣,合并滤液,加热浓缩成口服液,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0毫升,每日服2次。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、滋阴凉血。
站群论坛【主治】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(热毒壅盛型),症见高热,面部焮红,皮肤红斑色鲜红,头痛目赤,烦躁不安,关节酸痛,溲赤便秘等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百病良方》。治疗20例,显效15例,进步5例。总有效率达100%。忌食羊肉、洋蒽、辣椒、韭菜及发物,戒烟酒。饮食宜清凉。
17.三藤散
【组成】雷公藤、红藤、鸡血散各30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、每次服9克,每日服3次,温开水冲服.
【功能】活血解毒。
【主治】红斑狼疮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有效。
18.灭毒丹
【组成】白花蛇1条(酥),金头蜈蚣2条(煅),全虫4个(酒浸炙后去头足),露蜂房1个,龟板30克(醋炙),雄黄0.5克,飞黄3克,朱砂0.5克,槐花米0.5克,雨前细茶0.5克,麝香0.3克,孩儿茶0.5克。
【制法】饭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以黄米饭打烂为丸,如绿豆大,朱砂为衣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成人体壮者每次殿5~10粒,日服2次,白开水送下。体弱者酌减。
【功能】散风止痒、清血解毒。
【主治】寻常狼疮(流皮漏),慢性湿疹。
【附记】引自北京中医医院《赵炳南临床经验集》.屡用效佳。孕妇禁服,体弱者慎殿。
19.芪苓寄生膏
【组成】生黄芪200克,桑寄生200克,车前子200克(包煎),牛膝150克,女贞子150克,旱莲草150克,何首乌150克,益母草150克,鸡血藤150克,雷公藤150克,土茯苓300克,全蝎30克,生甘草50克。
【制法】膏滋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合并滤液,加热法缩为清膏,再加蜂蜜150克,冰糖200克,搅匀收膏即成。贮盘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15~30克,每日服2次,白开水调服。
【功能】养阴解毒、活血利湿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斑般疮。症见低鸡,盛开,额红,关节酸痛,皮肤班色,淡红者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临床屡用,效果良好。
20.参地首乌膏
【组成】何首乌150克,丹参150克,女贞子150克,旱莲草150克,秦艽150克,生地黄120克,熟地黄120克,玄参200克,丹皮100克,赤芍药100克,虎杖100克,川芎60克,红花30克,荠菜花300克。
【制法】膏滋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合并滤液,加热浓缩成清膏,再加蜂蜜150克,冰糖200克搅匀收膏即成。贮蕴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15~30克,每日股3次,白开水润服。
【功能】养阴通络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斑狼疮。症见低热,盗汗额红,关节肿大,斑色紫黯,妇女经少遥迟,或多有血块色黑,或闭经,或胁下肝脾肿大者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临床屡用,效果良好。
21.蛇地口服液
【组成】生地黄30克,熟地黄30克,知母12克,山萸肉15克,玄参15克,丹皮20克,赤芍药20克,白芍药20克,茯苓20克,牛膝15克,旱莲草30克,白花蛇舌草30克,丹参30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合并滤液,加热浓缩成口服液。每毫升内含生药2克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5~30克,每日服2次,白开水调服。
【功能】滋补肝骨、消热降火通络。
【主治】系统性红斑狼疮(肝肾阴虚型)。
【加减】低热不退者,加青蒿、地骨皮;盗汗者,加五味子、莲芯、淮小麦,脱发者,加何首乌、女贞子、枸杞子;面颊红班,口腔溃疡者,加芙蓉叶、野蔷薇花、碧玉散:关节疼痛者,加虎杖、寻骨风、鸡血藤、益母草、地龙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陈湘君方。治疗35例,总有效率达88.56%,其中显效率为37.14%。经3年随访,已有10人恢复正常工作,2人恢复半日工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