韦陀功(二)鹤步登天功
作者:司徒杰
许多功法都要求人体“虚灵顶劲”、保持正中,原因是联结百会穴与会阴穴的一条“脉”的作用很重要。这条直通人体中心的“脉”,有人称之为“中脉”有人称之为“宗脉”,印度瑜珈术称其为“冲脉”。笔者认为它的重要性在于贯通了上,中,下三个丹田。
三个丹田是人体贮能的三大部位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三个要素,一为肾上腺,二为胸腺,三为脑垂腺。三者的贯通可以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各部相互合作。这对于人的生长发育,衰老的控制,各脏腑作用功能的调节,无疑是十分重要的。此外,人体在许多情况下是直立生活的(即头向上、脚向下)。由于地磁的作用,人体上下两个部分成为相反相成的两大磁场。“中脉”的四周,竖有任、督、胃、胆,膀胱等经线,横向的带脉、络脉、孙脉等连通各竖线经脉。如此,由于生物电流在经脉中运转的结果,“中脉”的两端一-“百会穴”与“会阴穴”,就成为“S”与“N”两个磁极,这两个磁极的同时存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。
很古的时候,人们就对这两极下了定义,称“百会穴”为诸阳交会之穴,称“会阴穴”为诸阴交会之穴。指出,人体只有通过这两极的作用“上求于天阳、下合于地阴”才能“天人合一,同气相求”。倘若“中脉”无阻,三焦运化转输正常,那么人就健康无病;如果“中脉”中断或受邪侵阻,则生百疴(参见《黄帝内经》)。
站群论坛该功采用提气、下冲甩手、转膝、盘臀等动作,配合扳指弹指,加强大脑细胞的剌激反应,使形成脑细胞突触之间环状回路效应的细胞群增大。这样便使大脑细胞活动力增强,回路电阻减少,容易沟通。这几方面的原因使得真气直接在“中脉”内上下“冲刷”,解决了练气功所要求的“三田合一”问题,为进一步随心所欲开阖百会与会阴两穴奠定了基础。
该功的动作使关节部的“血海”、“梁丘”、“膝眼”,“环跳”、“委中”、“足三里”等穴活力增大(尤其是“血海穴”),使肌肉运动产生的热量与电量增强。古人说“气出血海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中焦和胃肠、肝脾、心肺有关;委中与排泄有关;环跳关系到胆;足三里关系到消化;膝眼关系到膝关节。所以该功对于肝炎、胃病、肺病、关节炎、胆结石、高血压、腰肌劳损、肾功能病变低下、血液病变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
(一)静立(同辅助功)
(二)起势(同辅助功)
(三)绕掌提气
1.接“韦驮按杵势”,旋肘绕掌,指尖朝身休左右两侧,腋下虚空,两臂在身体左右侧向上扬起(图31)。
图片
2、手指上翘,并按照小指、无名指、中指、食损、大拇指的先后顺序,轮流扳动手指(图32)。
图片
3,松腕,两臂随手指垂落下沉,五指分开,空抓一把,并向腋下掏去,同时吸气,提肛(图33)。
图片
(四)排气转膝(一)
1.两条手臂突然外甩,似把握在手中之物摔到两旁去,同时臂部下沉,人体半蹲(图34)。
图片
2.顺时针方向转膝一圈,然后再逆时针方向转动臂部一圈(即尾骨从下至左,向上到右转动)(图 35)。
图片
(五)震翅回眸(一)
1.两臂扬起,头转向左,目光左视,右手扬到头顶,翻掌向上,左手沉肘,指尖不超过眉毛高度(图36)。
图片
2.头回转正,脸向前,右手下落,同时左右两手松腕,掌面呈水平一线(图37)。
图片
3.两臂向下沉落,然后再次扬起,扬起时,头部再次转向左面,动作同(1)小节,但扬臂的同时,把左脚提起,成为金鸡独立的“韦驮舞杵势”(图38)。
图片
4,右手下落,两手腕放松,掌面成水平一线,同时头回正(图39)。
图片
5.左脚踏下落地,手指上翘,扳动手损,同绕掌提气第(2)小节(参见图 32)。
图片
6,此小节同绕掌提气第(3)小节(参见图 33)。
图片
(六)排气转膝(二)1.同排气转膝第(1)(参见图 34)。
图片
2.同排气转膝第(2),但转膝、转臀的方向均与该小节相反。
(七)震翅回眸(二)1、2、3、4、5、6各小节动作均与震翅回眸(一)中1、2、3、4、5、6各节相同,唯头的转向、手的扬起、提脚等左右相反。
(八)起势(同辅助功)
(九)结印归元
(十)功毕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