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健康观察
医疗动态
健康趋势
康复资讯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你的位置:
健康瞭望台
>
医疗动态
>
瞭望观察 【26】倪海厦《伤寒论》视频文字整理——小清龙汤的使用时机(表寒里寒、咳嗽;)
发布日期:2025-04-01 11:17 点击次数:66
【1.45】“伤寒”,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满,或喘者,“小青龙汤”主之。“伤寒”讲的就是麻黄汤证:全身骨节疼痛,身疼,脉浮紧,恶寒。“伤寒”,表证还没有解,没有开始麻黄汤的时候“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”。“或”就是有的时候有、有的时候没有这个症状,后面这些是副证,主要的症状是前边这部分。“发热而咳”,打嗝,“或小便不利,少腹满,或喘者,小青龙汤主之”。小青龙跟大青龙都可以看到表有寒的症状,小青龙汤是表寒里寒,当你看到表寒里寒的时候就可以开小青龙汤了。什么叫做表寒里寒?病人发热恶寒,身体疼痛,没有汗,脉是浮紧,咳嗽。“你咳嗽是什么痰?”“我咳嗽是白痰。”“口渴不渴?”“不渴。”这就是寒嘛,寒的人不会渴的。痰是白痰。“舌苔我看看。”一看是白色的,这已经是小青龙了,表寒里寒。所以病人出现表寒、里寒、咳嗽的时候,就是小青龙汤。你有处方,比如到诊所买科学中药,开个小青龙就结束了,日久以后你就只知道“小青龙”(这个名称),里面的内容都忘掉了,忘掉了以后你就不会变化了,再遇到:“老师,我遇到个气喘,看似小青龙,八成是小青龙,两成不是”,那你就不会加减了,知道我的意思吧?所以方义还是要了解一下比较好。我们这个方剂都有记的方法。你看“心下有水气”,“心下”指的是胃的地方。“干呕,发热而咳”,病人有“发热”,就是发烧,用小青龙汤。小青龙跟大青龙两个在气喘上面用得很多,临床上看的时候,我归纳一下给诸位就是:平时他都没有喘,天气热的时候开始喘,就是大青龙汤症;有的是平常没有喘,冬天天气一冷就开始喘,就是小青龙汤,你就用这个汤方来做加减,因为有里寒。因为身体里面有热,跟外面环境同气相求,一热就发了,因为里面有浮热在里面(就是大青龙汤)。有浮寒在里面的时候,一冷,跟外面环境同气相求,他就开始发了,就是小青龙汤。当你知道这个条辨后,其他的就用这个经方作为基础方,便秘的时候加点大黄,头痛又加点什么,诸如此类的。“老师,刚好月经来怎么办?”有加减一下妇科的东西,但是青龙还是青龙。我们用青龙的意思就是麻黄,因为麻黄是青色的,像竹子一样细细的一根。小青龙汤这个“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”就是不一定有的。里面是热的话,病人如果有口渴,他想喝冷水;里面是寒的时候他说“我不能喝冷水,喝了很难过,要喝就要喝热水”,这是里寒表热。判断里寒还是里热,从病人想喝什么样的温度的水,都可以作为你的判断依据。一般来说里面是热的,当然喜欢喝冰水啊。里面是凉的就喜欢喝热水,这是常识,这样想就好了。有的人不跟你讲他喜欢喝什么,“我就是喝茶,我逼着我喝热茶。”那你就会误解。你问他“你要想你的欲望是什么?”欲望。“欲望是想喝冰水,但是我逼我自己去喝热茶。”与事实刚好是反的,所以你要问他的欲望是什么。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甘草三两(炙) 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升(洗)右八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沬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若渴,去半夏,加栝蒌根三两。若微利,去麻黄,加芫花如鸡子大,熬令赤色。若噫者,去麻黄,加附子一枚炮,若小便不利,少腹满者,去麻黄,加茯苓四两。若喘,(去)麻黄,加杏仁半升,去皮尖。小青龙汤,我们叫麻芍姜辛、桂五草半。以前读书考试的时候偷懒,背的时候读字的头,不然怎么去背?你如果当个医生,开处方的时候后,把书翻开来看就不好意思嘛,所以还是要背一下。当然你如果不记得,就开“小青龙汤”四个字,叫他去外面去等药,然后再去翻书,要不就开粉剂,就是做好的小青龙,无所谓。否则的话,像我们被训练得拿起笔,开出来就是小青龙汤的具体方子,以前教的时候不会就扁他,现在不能扁了,最近才立法不能扁,以前我们还被扁,你们都很幸福。一定要记得:要想办法去背它,不好背,只有这种背的方法。“麻黄三,芍药三”,你注意看这个比例,“细辛三,干姜三,炙甘草三,桂枝三,五味子半斤,半夏半升。”五味子和半夏加重,其它统统都是等量的。这里看到五味子了,前面的大家都看过了。五味子为什么叫五味子?就是“酸苦甘辛咸”嘛,所以诸位看到这个经方以后,回头再看看我们讲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就可以知道五味子是干什么用的。它有五种味道混合在一起,所以叫五味子,它主要的功能是治疗咳嗽,非常好用。为什么用半夏?也是治疗咳嗽,半夏主要是祛痰。所以,半夏跟五味子合在一起的话,功用是化痰止咳。半夏就变成化痰,五味子是止咳。为什么用干姜?干姜跟生姜不太一样,生姜是散胃里面的寒;干姜是温中,温肺里面。肺里面太冷了,我们要用干姜。我们有甘草干姜汤症,有干姜附子汤症,所以干姜是能够去肺寒的,里面太冷了。因为小青龙汤证是里寒嘛,所以用干姜。过去对细辛,温病派的说“细辛有毒啊,不能用。”这是又在破坏我们的经方。细辛是非常好用的药,是涤水、去水用的,所以我们常常有蓄水的时候(这个蓄水不是很大的水,很大的水很强的水,细辛没有用),但是水汽的病,细辛绝对有用:有病人告诉你“医生我咳嗽咳很厉害,喉咙痒痒,我嘴巴不渴”,他已经讲完了就是要小青龙汤,根本脉都不用摸了,小青龙汤就开出来了——他没有表寒又没有发热,开个粉剂给他吃就好了。为什么?喉咙痒!喉咙痒就是水汽往上冒,这是标准的小青龙汤证。小青龙汤里面有细辛,细辛的目的是里面有寒水。干姜去寒,细辛能够去一点水。我们后面用到细辛很多,咳嗽常常都用一点细辛。小青龙汤煮的方法:八味药,先煮麻黄,然后再煮取三碗,先趁温的时候喝一碗。如果病人口渴得很厉害,因为半夏涤痰的力量很强……张仲景在《伤寒》《金匮》里面,只要病人出现口渴的时候,一律不用半夏。因为半夏能够止呕,但是口渴的人吃到半夏嘴巴会更渴,因为半夏排水的力量很强,所以有口渴时候就要把半夏去掉。这里看到瓜蒌根了,因为有口渴,把半夏拿掉加瓜蒌根。瓜蒌根是很有名的治口渴的药,所以如果糖尿病的人有口渴常常用瓜蒌根。前面介绍过治疗刚痉的葛根汤,葛根麻黄桂枝汤,桂枝汤加上葛根麻黄就变成葛根汤,如果把把葛根麻黄都拿掉,桂枝汤加上瓜蒌根的就变成治疗柔痉的处方。如果病人稍微有下利,把麻黄拿掉加芫花。我们有甘遂大戟芫花,芫花很凶悍。“芫花如鸡子大”,你看着很多,其实芫花非常的轻,鸡蛋黄那么多搞不好还没有一钱,只有三分之一钱,很少一点点,大概才1g、2g左右。会用到芫花,是因为肺里面有积水。“若喘,去麻黄……”这个就不对了,这个是《伤寒论》原经方里面写到的这一段,我想: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个是错的。最后这一段是如果“喘”要“去麻黄”,实际上“喘”是更要加麻黄,不可能“喘”要去麻黄,因为麻黄本身是治疗喘的,所以后面一定是哪个家伙给它加进去的,不晓得是哪个朝代干的坏事。这个不对,但我还是保持原书内容,只是不晓得哪个家伙害人。害他自己害他岳母也就罢了,怎么害到我们后面的人?所以这里要删掉。如果有“喘”,我们要加麻黄加杏仁,去皮尖。过去为什么要去皮尖?中药其实没有那么细,说去皮尖是因为里面比较有毒,实际上是比较苦,就像莲子的芯比较苦一样。后面像这种“若渴、若微利、若噫者”的加减方法……我们处方后面常常有加减,比如炮制过的附子一枚,因为有“噫”,就是嗝逆、嗝气、打噫气,胃里面太冷了,我们要用附子的热量,诸如此类的。这个大家都不要担心,后面介绍处方的时候再介绍单味的药,诸位都自己会加减。但是基本方一定是“麻芍甘辛桂五姜半”八味药组成。回头一定要记得:表寒里寒的时候,病人咳嗽气喘用小青龙。大青龙是表寒里热。这样讲大家就理解了。【1.46】“伤寒”,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热不渴,“小青龙汤”主之。服汤已,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。看这条条辨:有咳,又不渴,微喘,这一看就是小青龙汤症。“心下有水气”,这个水汽在胃的地方,累积有寒气在胃这个地方。小青龙汤里面又有干姜、半夏,它都可以把心下的水排掉。小青龙汤吃了以后如果有渴了,就正常了。小青龙汤本身是不渴的,因为里寒麻,吃完药以后口渴了,想喝水了,就是寒去掉了。比如光是“服汤已,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”这几个核心词,就可以延申到很多地方,比如治疗一个肾脏病的人,肾脏病尿毒积水、肾臓衰竭的人都不口渴的,看到水不会想喝的。“医生,为什么吃了你的药我是又流汗又口渴?”这就是“病欲解”、要好了,知道我意思吗?所以口渴和胃气恢复是相同的结果。本来感冒发烧,流汗,肌肉酸痛,没有胃口,现在吃了你的药胃口回来了,肚子饿想吃东西,这都是好的现象。原来不渴,现在口渴了,就是里寒去掉了,渴就出现了。前面介绍的小青龙汤,就是太阳症的上篇。《太阳篇》分上中下三篇,太阳篇是最多的。上篇里面我在后面列了几个重点,诸位一定要知道:初者,病邪初起,正气尚强,邪气尚浅,则宜速攻。中者,受病较久,邪气渐深,正气渐弱,宜攻兼扶。末者,病已经久,邪气侵凌,正气消残,宜扶正气。“初者”,就是刚开始得到病的时候,正气还是强,邪气尚浅,要迅速地攻下来,这就是上工治未病。刚一察觉到,处方就下去,所以以后诸位开经方,你周围的人都受惠,为什么?根本还没有病、才到表面还没到里面去就被你治好了,所以你一家大小、大家平安啦,根本没有病嘛。中医认为“百病风之始”,我们常常在治疗肝病或治疗内科病的时候,本来是肾脏病或者肝病、胰脏病或者肺病,他从厥阴症寒热病结,厥阴症治到后来变成少阴症、变成太阴,变着变着成了少阳证,又变成阳明就知道他不会死了,因为“阳明无死症”。阳明要治好的时候,阳明药处方就会变成太阳症,会回头的,就知道他一直在痊愈中,都可以看得到病人在演进。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就把他治好,可是除了经方在用太阳伤寒、太阳中风、太阳温病的处方和小青龙、大青龙以外,其他人不会用啊,当然西医更不会用,中医也只有经方这一派会用,只有经方在病邪初起时一剂就把它去掉。温病派不这样想的,温病派是“温邪上受”,首先干到肺,他就开犀牛角啊,地黄啊,寒凉的药一吃下去,你没有发表,寒凉的药越用,病邪越往深的地方走,等到病逆传心包(实际上病逆传心包是因为用寒凉的药把病逼到心包去了),本来不在那边的嘛,是被你搞进去的,这是温病的,以后找个时间我分析给你看你就知道有多烂。经方才有办法在“初者”这个阶段速攻。当你在病邪初起速攻的时候,你开处方就给病人说:“一副。你不要买多。一副药第二碗可能都不用,你买三副干嘛?”买三副就是很烂的医生。我有个外号在那边他们叫我“一铁”,美国人叫我“倪一铁”,很好玩。“中者,受病较久,邪气渐深,正气渐弱,宜攻兼扶。”要扶正和攻两个并用。如果病已经到“末者,病已经久,邪气侵凌,正气消残,宜扶正气。”要先扶正气。张仲景在扶正气时、病很深的时候,也不会去用很多滋阴的药啊强补的药,最重的时候他用到人参。一般最初浅的时候,他扶正气时用一些甘草、大枣、生姜;在“中者”的时候,同样是甘草大枣生姜,他又加了白芍,芍药是滋阴的药,再重的话加人参就结束了,张仲景就这样,经方就是这样。为什么是这样子?这就是张仲景的观念,就是我刚才告诉你的:把你的病治好了,然后你去吃食物,吃的食物以后产生的营养自己身体吸收了,然后恢复起来,这才是真正的“痊愈”的定义。病可治的,方法是这样才对。而不能说“你吃不下东西没关系,多种维他命给你吃。”你懂我的意思吧?所以经方的观念是这样的:当你没有病的时候要吃食物,当你有病的时候要吃更好的食物。现在人的观念已经被误导了,变成了健康的时候吃食物,生病的时候吃药就完蛋了。生病的时候要吃更多的食物才是对,怎么会吃药呢?知道我的意思吧?所以人才会短命。药要吃,但是吃药是要把身体调理过来,让他自己能够恢复,所以当你生病的时候,要选择更好的食物才是对的。所以诸位要花钱买很好的食物,自己回家做才是最好,路边的少吃,我常常看到病人肠胃出问题,都是吃路边的,常常每次路边吃,家里面都不做饭,因为做饭麻烦嘛。你花很多钱买了一大堆食物,然后做两个人的菜不好做啊,一家有八口很好做,两口人不好做就不做了。所以还是要做一点,未婚已婚都没有关系,希望大家不管男的女的,都能够烧一手好菜,常常研究菜,这才是对的,而不是研究药。现在大家已经到“我家是美国最新的膳存,你看这边还没有进口,我已经拿到了。”这叫花钱找人家把你干掉。想不开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365建站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上一篇:
康复知识 药王孙思邈珍藏的《长寿歌》, 仅80字, 却道尽养生精髓, 值得收藏
下一篇:
行业动态 康养笔记~肺
热点资讯
资讯平台 临床常用董氏奇穴
行业动态 江西永新:“柚”
健康预警 尿频针方
医疗进展 肠道很敏感,稍不
资讯平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
相关资讯
资讯平台 尿酸高能吃陈醋吗
瞭望观察 气血不足? 中医专
健康预警 广州:全力抓好春
瞭望观察 调理痰瘀的方子
趋势分析 张仲景《金匮要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