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补身体,很多时候都是从调理脾胃开始的,哪怕你之前补了其他的器官,最后往往还是要回到调理脾胃上来。
因为脾胃不好的话,整个人的状态都会受影响。《黄帝内经》里提到,“脾胃者,仓廉之官,五味出焉”,意思是脾胃就像我们身体的粮仓管理员,负责分配营养,是身体运作的大后方。
脾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源泉,其他器官和生命活动都依赖脾胃提供能量。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方子,是基于《伤寒论》里的第一个方子——桂枝汤。
桂枝汤的组成很简单,只有桂枝、芍药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这几味药。有时候,最简单的东西反而最有力量。
古代的名医张仲景用桂枝汤既治感冒,也治其他杂病。桂枝汤能调和身体的气血,增强体质,正气足了,就能抵抗感冒和外邪。有人说桂枝汤是补虚的最佳方子。
在桂枝汤的基础上,稍作调整,就能变化出很多其他的方子。比如,把芍药的量加倍,加上饴糖,就成了补脾胃的小建中汤。
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,再加上黄芪,就成了更强力的补脾胃方子——黄芪建中汤。
组成:黄芪、饴糖、桂枝、白芍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
这个方子通常是把前六种药材煮成药汤,然后趁热加入饴糖服用,这样中药的味道就好多了,喝起来可能会上瘾。
黄芪建中汤传统上被认为是温养脾胃、治疗虚寒性胃痛的方子,特别适合那些心里不安、面色不好、乏力、手脚热、口干、气虚、肚子痛、喜欢温暖和按压、说话少、容易出汗、脉搏弱的人。
但是现代中医通过临床实践发现,这个方子其实更适合长期生病、劳累过度导致身体虚弱的人来补身体。简单来说,就是适合那些身体虚弱、需要好好调养的人。
黄芪建中汤主要针对的是咱们身体的中焦部分,也就是脾胃,能缓解因为脾胃虚寒引起的各种不舒服,比如胃痛、胃胀、消化不好、食欲下降、舌头颜色淡而且看起来胖胖的等等。
这个方子还能对付一些现代医学里说的消化系统疾病,比如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食管反流病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结肠炎等。
站群论坛脾胃虚寒这个情况,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:一个是“虚”,意味着脾胃的消化能力减弱了;另一个是“寒”,表示脾胃的阳气不足,导致体内寒气增加。
脾胃能不能正常工作,全靠脾阳的推动力。那么,为啥脾阳会不足呢?这跟我们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有关,比如吃太多冷食、太累、病太久等。
当脾胃虚寒的时候,人就会对冷的东西特别敏感,天气一冷,胃就不舒服,怕冷,喝点热水或者姜汤就能舒服点,这是因为身体的温煦功能减弱了。除此之外,可能还会有手脚冰凉、脸色发黄、没有血色、拉肚子、痛经、月经不规律等虚寒的表现。
在治疗脾胃虚寒的时候,除了黄芪建中汤,还有大建中汤和理中汤这两种温补脾胃的方子。
大建中汤的配方是:干姜6克、党参9克、蜀椒3克、饴糖30克。这个方子因为有了干姜和蜀椒,所以温中散寒止痛的效果更强,适合那些虚寒比较重,胃腹部疼痛比较厉害的人。
理中汤的配方是:人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干姜各9克。这个方子的关键在于一个“理”字,人参、白术、炙甘草能补充脾胃的元气,再加上干姜,给脾胃带来一股阳气,帮助驱散脾胃里的寒气。